夏农:钢结构建筑建设成本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为深入总结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协同创新、降本增效的优秀经验做法,聚焦高强钢应用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协同发展,5月23日,2025年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河南洛阳召开。
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夏农,中钢洛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钢洛耐)董事长熊建,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宝钢建筑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宝钢建科)董事长徐凯致辞。夏农做总结讲话并主持下午会议,钢协规划发展部主任王滨主持上午会议。
夏农在致辞中指出,当前,我国钢结构建筑产业从以“政策引导”发展为主开始逐步进入“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双动力的新发展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明显趋势是,钢结构建筑建设成本大幅下降,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消费者青睐程度不断提高。他特别介绍,此次会议现场观摩的中钢洛耐新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正是产业链协同创新的典范,也是钢结构建筑应用推广转折点、里程碑式的项目。该项目含部分公共区域装修在内的建设成本为每平方米3300元,实现了与钢筋混凝土单位造价持平。
夏农还特别表示,钢结构建筑发展潜力很大,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中小跨径桥涵、灾后重建等领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要积极宣传引导,让“好房子”的理念和要求,真正惠及千家万户,让更多“不敢用、不会用”钢结构技术体系的企业转变为“主动用、善于用”的实践者。
在总结讲话中,夏农分享了3点内容。
一是当钢铁企业从“材料供应商”转型为“解决方案服务商”,当材料、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协同协作、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发挥乘数效应,有效提升钢结构住宅的功能、质量和品质,不断满足广大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要,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二是勇于创新是破解钢结构住宅发展瓶颈的一把“金钥匙”。只要科学、合理、有效运用高性能高效能钢材,推进系统性创新,钢结构住宅完全能够取得“性能优于钢混结构、成本持平甚至更低”的突破性发展。
三是钢协将继续搭建钢结构建筑产业链沟通交流合作平台,并真诚期待与产业链相关行业协会、各有关方面共同合作开展工作。
熊建在致辞中介绍,中钢洛耐新材料研发中心大楼项目于2024年1月份正式开工,历时1年多时间,于2025年5月份圆满建成大楼主体结构。该项目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属于高强钢装配式建筑,建安成本与钢筋混凝土持平;二是建设速度快,使用效果非常好,不仅增加了内部使用空间,还极大地美化了建筑外观;三是承压能力强,中钢洛耐全国重点实验室和检测设备实现了“工业上楼”,产品交互体验感好。
徐凯在致辞中分享了对钢结构建筑“更新”“迭代”见解,介绍中钢洛耐新材料研发中心大楼项目这一“场景+材料+工程化”工业上楼的典型案例。他认为钢结构建筑已进入钢铁材料高强度、高性能的迭代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从“建筑设计师、材料工程师、建造工程师”等全产业链视角分析,他表示“钢结构建筑迭代需产业链协同发力、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共同推广高强钢、高性能钢在钢结构建筑应用。”最后,他呼吁业界关注“以钢代铝”理念,在围护与内装体系等环节更深层次应用,为钢结构建筑迭代发展赋能。
随后,宝钢建科副总经理马树新分享了中钢洛耐新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高性能钢典型应用案例相关经验,津西绿建总经理叶长征介绍了探索具有津西特色的钢结构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路径的经验,中国二十二冶新型工业化建筑研究院副主任孙仁杰介绍了中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的创新实践经验,冶金贸促会展览部项目经理欧雨婷介绍了第二届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展览会筹备情况。
与会代表还围绕钢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和产品在住建领域推广的要点、推动钢结构建筑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建议、设计单位与钢铁企业如何联合研发合作、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对接等内容展开交流探讨,并实地参观了中钢洛耐新材料研发中心大楼项目。
据悉,中钢洛耐新材料研发中心由宝钢建科设计和建造,总建筑面积为22600平方米,地上5层,地下1层,楼地面活荷载为500公斤~1200公斤,采用高强钢钢框架(钢管混凝土柱)结构体系,主体结构采用Q460C高强钢,比传统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大幅降低,实现了高强钢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具有造价低、噪音低、速度快、高精度、可持续等“轻快好省”特质,经济效益和社会示范效益良好,有力推动了中国建筑技术与钢铁材料解决方案的进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中国建筑业协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中国房地产业协会、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国家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交四航院、中国十九冶、五矿二十三冶、首钢集团、鞍钢集团、中国建设报社、中国冶金报社等40余家单位的专家、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