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强:全文强制的新版钢铁能耗限额国家标准有何变化?
一、标准修订背景与特征
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我国“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钢铁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工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压力持续攀升。2007年,GB 21256《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首次发布,成为我国钢铁行业重要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2013年完成第一次修订,2025年完成第二次修订,新版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全面实施。
GB 21256-2025版本(以下简称2025版)不仅是贯彻落实《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 号)、《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方案》(国办发〔2016〕3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标准更新升级和应用实施的通知》(发改环资规〔2023〕269号)等政策要求,也为构建结构更合理、内容更科学的新型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次标准升级呈现出鲜明的政策协同特征:一方面,2025版整合替代了原有的GB 21256-2013版和GB 32050-2015《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覆盖了长流程与短流程工艺的主要生产工序;另一方面,创造性地吸收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团体标准T/CISA 293-2022《钢铁企业重点工序能效标杆对标指南》的核心思想,将行业自律实践上升为国家强制性规范标准,标志着钢铁行业节能管理从“底线约束”向“标杆引领”重要转变。
二、主要变化
(一)条文强制升级为全文强制
根据《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2020年1月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5号公布)第十九条规定: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技术要求应当全部强制,并且可验证、可操作。基于此要求,本次修订删除了原标准中的推荐性条款:粗钢生产主要工序主要能源回收量先进值、电力折标准煤系数取等价值条件下的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节能措施。
(二)重构能耗限额等级体系
2025版根据能耗限额编制通则、国家强制标准的要求,建立了三级能耗限额等级体系,改变了前两版标准中“限定值-准入值-先进值”的模式:
一是1级标杆水平,代表国际领先水平,对应原“先进值”。
二是2级准入水平,明确了新建/改扩建项目的强制门槛,对应原“准入值”。
三是3级限定水平,提出现有企业必须满足的最低要求,对应原“限定值”,是淘汰落后的重要依据。
(三)再度整合标准适用范围
2007版范围涵盖烧结、球团、高炉、转炉、电弧炉工序,2013版为实现对长短流程分类管理,电弧炉工序能耗限额以GB 32050-2015《电弧炉冶炼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独立标准发布实施。2025版,按照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工作要求,再次将电弧炉工序整合其中,也就是对这两项国标进行了合并整合。
(四)遵循实际升级相关技术指标
根据对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耗等级的规定,2025版各等级能耗取值原则为:
一是1级先进值指标,领跑者不多于前5%。
二是2级准入值指标,前20%不低于标杆值。
三是3级限定值指标,不低于基准水平,淘汰后20%。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调研数据,原标准要求目前仍具有一定先进性,因此,本次修订各等级能耗指标取值微调优化,详见下表。
表1 2025版与上一版能耗指标对比
(五)充分采信T/CISA 293成果
为落实国家发改委关于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能效标杆和基准水平等有关文件精神,2022年发布了T/CISA 293-2022《钢铁企业重点工序能效标杆对标指南》团体标准,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增加对标调整:针对钢铁原料(铁矿石、入炉煤等)品质变化、钢产品质量升级、企业执行超低排放、冶金炉窑协同处置固废等导致能耗增加的实际问题,在工序能耗技术指标中调整修正,体现了标准制定立足钢铁行业发展实际的原则。
二是明确工序边界:对炼焦、烧结、球团、高炉、转炉、电弧炉工序边界进一步明确,便于数据采集及企业间对比。
三是推荐先进工艺及技术:通过对行业内先进企业情况调研及理论计算,提供了先进工艺参数,给出了节能改造的先进技术,指导企业开展工艺调整及节能改造。
2025版充分采纳了T/CISA 293-2022的技术要求,结合钢铁工业极致能效工程推进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钢铁原料品质变化、钢产品质量升级等导致能耗增加的客观因素进行了修正,详见附表。
此外,2025版充分借鉴T/CISA 293-2022破解实际问题的经验做法,对能耗统计边界划分进行了重要调整,如,超低排放装置设施能耗单独统计,不计入单位产品能耗。
三、工作建议
2025版标准是钢铁行业进一步规范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行业企业要积极研究落实,相关工作建议如下。
(一)强化政策协同机制,逐步完善标准实施支撑体系
将2025版标准与产能治理、绿色信贷等政策挂钩,对达到能耗限额1级的企业给予产量免压减、税收减免等激励,对未达到能耗限额3级的企业执行阶梯电价、限期治理或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以钢铁行业重点工序能效对标数据填报系统为基础,建立国家级钢铁能效数据平台,整合企业能耗数据,实现自动对标与合规监测,全面推进数据治理;加快“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研究碳排放限额纳入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的可行性,并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氢冶金、电炉短流程等低碳技术研发,降低前沿技术开发和应用成本。
(二)加快修订T/CISA 293,持续支撑钢铁极致能效工程
T/CISA 293-2022作为钢铁极致能效工程“三清单两标准”中的重要内容,为GB 21256整合修订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实践验证平台。为保持“两标准”的一致性和T/CISA 293的先进性,应加快修订T/CISA 293,并探索能碳双控的标准化落地;同时根据钢铁行业极致能效技术清单更新,补充能效标杆技术支撑条件,适当增补先进成熟低碳技术,指导企业开展“双碳最佳实践能效标杆示范厂”培育,推进钢铁极致能效工程走深走实。
(三)全面梳理对标对表,分级分期实施绿色低碳转型
随着2025版标准发布实施,钢铁企业短期内应要聚焦合规改造,开展全厂节能诊断与评估,准确核算单位产品能耗,3级以下产能尽快应用显著节能降碳技术,新建或改建项目对标1级能耗限额,推进低效产能升级、新建项目合规验收;中期布局构建技术组合,通过先进技术应用实现能效进阶,同时升级能源管理系统,构建数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动态开展能效对标,推进极致能源降本,将能效管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长期探索和应用绿色低碳工艺,积极布局提升低碳竞争力,不断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强供应链管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竞争力的持续提升。
附 表
T/CISA 293-2022对标调整与GB 21256-2025修正对比
(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