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非,中国超级钢厂正在成形,够开采100年的铁矿,向中方开放
在非洲东部内陆国家津巴布韦,一座中国超级钢铁厂正在成形。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由中国大型钢铁企业投资10亿美元兴建的钢铁厂,将充分开发和利用那里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件事引起西方舆论的高度关注,因为津巴布韦有丰富的铁矿石、铬、煤、镍和石灰石可用于生产钢铁产品,其中铁矿储量足够开采100年。而现在,津巴布韦将如此庞大的矿产资源向中国方面开放了。
(正在施工的中国钢铁厂)
西方舆论对于中国和非洲的合作,往往带着一种不怀好意的态度去评价。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在这些媒体的讨论当中总是把非洲国家预设为“独裁,专治不民主,残暴对待老百姓”。对于中非合作则总是将中国设定为想办法“掠夺非洲的财富和资源”的形象。其实这种事情正是西方在非洲干的。真正意义上的残暴政权,最典型的就是西非国家利比亚,这个被美国人用来安置奴隶后代的国家,国内就从来就没有过正常的政治生态。至于掠夺非洲财富这件事情,都是写在西方公开历史文献当中的,很多殖民国家,包括法国和比利时,甚至引以为荣。
津巴布韦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命运。但是,这个国家从来没有向西方殖民主义者屈服过,在非洲各国当中,是很有特殊性的。
(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格瓦。图片来源见水印)
众所周知,非洲在殖民时代之前,基本上保留着部落制,没有完善的封建国家体制。但津巴布韦曾经存在过一段时期的繁荣,留下了叫做大津巴布韦古城的文明遗迹,这里曾经是当地贸易中心。到15世纪时,津巴布韦是非洲南部最大的邦国。到1837年,这个古国被外族征服,不久之后,英国人就开始逐步蚕食这个地区。
1888年,英国殖民者罗兹取得了津巴布韦的采矿权,1895年正式建立殖民国家“罗得西亚”,但是当地人民对此并不接受。1896年到1897年爆发了津巴布韦第一次解放战争。此后经过漫长的斗争,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共和国正式独立建国。当时还是王储的查尔斯,向津巴布韦递交了伊丽莎白二世签署的文书,被迫承认津巴布韦独立。
所以,津巴布韦的历史,就是一部反抗殖民统治的历史。津巴布韦人民和中国人民,是很容易产生共鸣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津巴布韦的独立运动就得到了中国的支持。在津巴布韦建国当天,两国就建立了外交关系。此后,两国一直在国际事务上互相支持,密切合作。
(津巴布韦自然资源丰富)
中国向津巴布韦援建了不少重要的基础设施。包括穆加贝国际机场和维多利亚瀑布国际机场,以及全新的议会大楼。在这样长期友谊的背景下,津巴布韦接纳中国企业开采资源、建立工厂是顺理成章的事,这和英国当年的殖民统治与残暴掠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和中国一样,津巴布韦长期遭到西方的制裁,而制裁的理由是非常荒唐的。1980年建国之后,津巴布韦并没有立刻实施土地改革,大片农场和矿山依然掌握在白人手里。2000年,津巴布韦下定决心,没收了白人农场主的土地,转而发放给黑人农民。这一幕对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西方世界当然对此恼羞成怒,美国立刻制造借口,对津巴布韦实施单方面制裁。这导致津巴布韦很难获得外国投资、融资,也很难出口矿产品。实际上,津巴布韦有丰富的铁矿石、铬、煤、镍和石灰石,可以用来生产钢铁产品,矿产资源储量足以维持100年的开采。但西方的制裁,使这个资源丰富的国家陷入贫困之中。
(中国钢铁企业实力雄厚)
给津巴布韦带来希望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按照津巴布韦人士的说法,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中国帮助非洲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包括津巴布韦在内的非洲国家从中国的发展中受益。这其中的道理是很好理解的。中国企业在津巴布韦开发矿山、建立钢铁厂,必然为当地人民提供大量的工作机会,带去稳定的日常收入。而中国市场需要大量矿产,设立在津巴布韦的工厂不需要担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