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12艘!中国船厂成最大赢家!
继地中海航运和法国达飞之后,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也将抛出重磅新单,计划斥资约200亿元订造LNG双燃料集装箱船。凭借明显的价格优势,中国船厂有望成为这批订单的最大赢家。
据贸易风消息,马士基计划订造最多12艘180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并为此邀请船厂就8+4艘、以及6+6艘两种方案进行报价,报价截止日期为8月1日。这批新船总金额在25亿至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79.60亿元至201.15亿元)之间,交付时间将设定在2029年。马士基希望在今年年内敲定新造船项目。
船舶经纪人普遍预计,考虑到价格因素,马士基最终可能会选择中国船厂下单订船。目前,中韩船厂对此类规格的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报价差距约为2000万美元,对于马士基这样的批量订单来说,选择韩国船厂所需要支付的溢价将变得更加明显。
作为参考,今年年初达飞曾在中韩船企订造了多达24艘18000TEU双燃料LNG动力船,其中江南造船承接的12艘订单单船价格约为2.07亿-2.08亿美元,而HD韩国造船海洋承接的12艘订单船价则为2.154亿美元。
如果马士基推进本轮招标,这将是其第二轮LNG双燃料集装箱船订单。去年,原本坚定投资甲醇燃料的马士基突然转向,公开宣布将投资LNG双燃料船。去年下半年,马士基自身作为船东在中韩三家船厂订造了多达20艘LNG双燃料集装箱船,总运力约为30万TEU。
其中,扬子江船业接获马士基2艘9000TEU和6艘17000TEU集装箱船订单,两型船的造价分别为每艘1.3亿美元和每艘2.1亿美元;新时代造船接获6艘15000TEU船订单,每艘造价约为2亿美元;韩华海洋也获得了6艘15000TEU船订单,单价约为2.1亿美元。
除了上述20艘自有船舶订单之外,克拉克森的数据显示,去年马士基还与多家船东合作订造了34艘双燃料集装箱船,总运力约为46万TEU。其中包括Seaspan在扬子江船业订造的4艘9000TEU甲醇双燃料船、8艘9000TEU双燃料LNG动力船和10艘17000TEU双燃料LNG动力船,以及Seaspan和挪威SFL Corporation各自在新时代造船订造的5艘16800TEU双燃料LNG动力船,此外还有日本船东Lepta Shipping在扬子江船业订造的9000TEU双燃料LNG动力船。
至此,马士基基本完成了其在2024年8月发布的船队更新计划中披露的预定订单。据了解,去年8月马士基宣布正在签署双燃料集装箱船的新船订单和定期租船合同,计划订购和租赁约50-60艘双燃料集装箱船,总计约80万TEU,其中约30万TEU为自有船舶,其余50万TEU则将通过定期租船协议租赁运营。
今年2月曾有报道称,马士基正在向三家中国船厂进行询价,计划订造多达12艘150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包括国有和民营船厂。然而,在2月底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出将对中国建造船舶征收巨额港口费之后,马士基的这笔订单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据了解,马士基是目前全球第二大集运公司。Alphaliner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马士基船队运力共计741艘461万TEU,包括341艘自有船舶和400艘租入船舶,市占率约14.2%。此外,马士基还有49艘在建新船,共67万TEU,占现有船队比例14.4%。
今年以来,虽然全球新船订单增速较去年明显放缓,但集装箱船订单却在不断涌现。根据克拉克森的数据,今年前7个月集装箱船新船订单共计246艘251万TEU,已经超过了2023年全年217艘159万TEU的订单水平,相当于2024年全年465万TEU新船订单量的54%,而去年集装箱船新船订单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作为马士基主要的竞争对手,全球最大集运公司地中海航运今年一直活跃在新造船市场上。今年2月,地中海航运与长宏国际再签4艘217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订单。4月,地中海航运又在恒力重工增订6艘22000TEU双燃料LNG动力集装箱船。6月,地中海航运在长宏国际增订4艘21700TEU双燃料船,在外高桥造船增订4艘21000TEU双燃料船。7月,地中海航运继续在长宏国际追加订造2艘同型船,在韩通船舶重工和招商局重工(江苏)分别订造3艘21000TEU双燃料船,同时还在恒力重工增订2艘22000TEU双燃料船。
全球第三大集运公司达飞今年也已经在江南造船和HD韩国造船海洋分别订造了12艘18000TEU双燃料LNG动力船。最近有消息称,达飞正计划订造最多12艘21000TEU至24000TEU级集装箱船,并已向多家亚洲船厂发出询价,这是达飞两年来首次订造2万箱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
值得一提的是,达飞目前船队运力达到685艘402万TEU,手持订单也高达94艘149万TEU,占现有船队运力37.1%。以目前的手持订单来看,待在建新船全部交付后,达飞的船队运力将超过马士基跻身全球第二位。(国际船舶网)